在Linux中配置高可用性(HA)与负载均衡(LB)需结合集群管理、流量分发及故障转移机制:
-
高可用性配置
- 使用Pacemaker+Corosync构建HA集群:配置资源代理(如VIP、Apache服务),定义故障转移策略。
- Keepalived实现VRRP协议:多节点共享虚拟IP,主节点故障时备节点接管流量。
- 分布式存储:采用DRBD或Ceph同步数据,避免存储单点故障。
-
负载均衡实现
- HAProxy/Nginx:部署为LB核心,配置前端监听端口(如80/443),后端指向应用服务器池,启用健康检查(health check)及加权轮询算法。
- LVS(IPVS):基于内核的负载均衡,支持NAT/DR/TUN模式,适用于高吞吐场景。
- Kubernetes Ingress:若为容器化环境,通过Ingress Controller(如Traefik)动态分配流量。
-
关键优化点
- 会话保持:HAProxy中配置
stick-table
或Nginx的sticky
模块确保用户粘性。 - 多区域容灾:结合DNS轮询或云厂商全局负载均衡(如AWS Route53)实现跨地域HA。
- 监控告警:集成Prometheus+Alertmanager监控节点状态、LB流量及响应延迟,触发自动扩缩容。
- 会话保持:HAProxy中配置
示例架构:前端Keepalived VIP→HAProxy LB层→后端Pacemaker集群(Nginx/Pod),同步日志与指标至ELK/Grafana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