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创建Service资源:编写YAML文件定义Service类型为
LoadBalancer
,指定端口和后端Pod选择器。 - 应用配置:使用
kubectl apply -f service.yaml
部署配置,触发云平台或本地负载均衡器自动创建。 - 验证IP分配:执行
kubectl get svc
检查EXTERNAL-IP
字段状态,确认负载均衡器已分配外部IP。 - 配置网络规则:在云平台控制台/防火墙中开放Service声明端口,确保流量可达集群节点。
- 测试连通性:通过
curl http://<EXTERNAL_IP>:<PORT>
验证负载均衡器转发流量至集群Pod的能力。
如何通过 Kubernetes(k8s) 配置外部负载均衡器并集成到集群内?
通过Kubernetes配置外部负载均衡器的核心步骤如下:
- 创建LoadBalancer类型Service,定义端口映射及Pod选择标签;
- 云环境依赖厂商控制器自动创建负载均衡器(如AWS ELB),本地集群可通过MetalLB分配IP池;
- 确保Service的selector与Pod标签匹配,配置健康检查探针保证流量路由可靠性;
- 若需高级路由策略,可结合Ingress Controller实现七层负载均衡;
- 监控负载均衡器指标并与Prometheus集成,网络策略需放行外部IP到NodePort的流量。
更多回答
是否有考虑过使用服务网格(如Istio)来统一管理流量,替代传统的外部负载均衡器?
在k8s里配置外部负载均衡器,最简单就是创建一个Service类型为LoadBalancer。云厂商(比如AWS、阿里云)会自动给你生成带公网IP的负载均衡器,把流量导到集群的Pod。本地环境的话可能需要装MetalLB这类工具来模拟。记得检查svc的EXTERNAL-IP状态,能用curl测试通不通就行啦。
推荐
热门问答
部分内容依据人工智能生成,仅供参考,可能有误请注意甄别